数据分析方法论
>方法论只是让思考的更全面,更结构化,不是归因的指导方法
---
**数据分析方法论的重要性**
很多人在做数据分析时,经常遇到这几个问题:不知从哪方面入手开展分析;分析的内容和指标常常被质疑是否合理、完整,而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对这些问题常常感到困扰。
++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++:
- 理顺分析思路,确保数据分析结构体系化。
- 把问题分解成相关联的部分,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。
- 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开展指引方向。
- 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生及正确性。
如果没有数据分析方法论的指导,整个数据分析报告虽然各方面都涵盖到,但会给人感觉还缺点什么。其实就是报告主线不明,各部分的分析逻辑不清。
---
# PEST 分析法
PEST分析法用于对**宏观环境的分析**。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,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。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时。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,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,但一般都应对 政治(Political )、经济(Economic)、 技术(Technological)和 社会(Social)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,这种方法简称为 PEST 分析法。

**政治环境**: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:政治体制、经济体制、财政政策、税收政策、产业政策、投资政策、专利数量、国防开支水平、政府补贴水平、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。
**社会环境**: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:人口规模、性别比例、年龄结构、出生率、死亡率、种族结构、妇女生育率、生活力式、购买习惯、教育状况、城市特点、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。
**技术环境**: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:新技木的发明和进展、折旧和报废速度、技术更新速度、技术传播速度、技术商品化速度、国家重点支持项目、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、专利个数、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。
**经济环境**: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:GDP 及增长率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、利率、汇率、通货膨胀率、消费价格指数、居民可支配收入、失业率、劳动生产率等。
# 5W2H 分析法
> **使用场景**:
1、问题界定

2、需求构建

3、确定执行措施

5w2H 分析法是以五个 w 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 H 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提问,从回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,即 何因 (Why)、何事(What) 、何人(Who) 、何时(When) 、何地(Where ) 、如何做(How) 、何价(How much),这就构成了 5W2分析法的总框架。
该方法简单、方便,易于理解和使用,富有启发意义,广泛用于企业营销、管理活动,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,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。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从这七大方面去思考,对于不善分析句题的人,只要多练习即可上手,所以同样它也适用于指导建立数据分析框架。
现在**以用户购买行为分析为例**,来学习 5W2H 分析法。

# 逻辑树分析法
> **逻辑树的使用场景**:
++1、**只有一个问题,还没有明确原因**++:针对问题进行层层分解,找出可能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所有底层问题。并且分解不限于问题分类,也可以是一些问答结果或者是一些条件假设,这样还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逻辑树。
++2、**只有一个目标,不知道如何达成**++: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,找出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。
逻辑树又称问题树、演绎树或分解树等。它是将问题的所有了问题分层罗列,从最高层开始,并逐步向下扩展。
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,然后开始考虑**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有关**,一般第一层的切入点有(++新老用户,人货场等++)。每想到一点,就给这个问题所在的树干加一个“树枝”,并标明这个“树枝”代表什么问题。
逻辑树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(MECE)。
- **要素化**:把相同的问题总结归纳成要素。
- **框架化**:将各个要素组织成框架。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则。
- **关联化**:框架内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关系,简单而不独立。
**举例**,逻辑树分析法在利润分析中的应用


**自例:某日平台付费率下降如何分析**
> **原则**:分析群体由粗到细,指标由复合到单一
第一层通常拆新老;第二层细拆;第三层假设已经定位到了问题群体了,又因为目标指标是复合指标,所以接下来拆到单一指标;确定到具体群体,具体指标后,要寻找原因,分别根据情况使用了5w2h方法和内外分析法。一步一步最好贴近可量化的维度。
> 这都是自己想象的情况,假定为问题出自于某个群体,若是出自于所有用户的话,就要采用人货场之类的方法了

# 4P 营销理论
> **适用场景**:企业战略制定 竞争对手分析
4P 营销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,它是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。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,这些要素可以概括为 4 类: 产品(Product) 、价格(Price) 、 渠道(Place) 、促销(Promotion)。
**产品(Product)**: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,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,被入们使用和消费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任何东西,包括有形产品、服务、人员、组织、观念或它们的组合。
**价格(Price)**: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时的价格,包括基本价格、折扣价格、支付期限等。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有三个:需求、成本与竞争。
**渠道(Place)**: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流转到用户手上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。
**促销(Promotion)**:是指企业通过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用户消费,以短期的行为(比如让利、买一送一,营销现场气氛等等)促成消费的增长,吸引其他品牌的用户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。广告、宣传推广、人员推销、销售促进是一个机构促销组合的四大要素。
接下来,我们就用 4P 营销理论对公司业务运营的整体情况做分析。在大家, 实际工作中, 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调整,灵活运月,切忌生搬硬套。只有深刻理解公司业务的同时才能较好地进行业务方面的数据分析,否则将脱离业务实际,得出无指导意义的结论,犹如纸上谈兵,甚至贻笑大方。

# 用户行为理论
网站分析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,有一套成熟的分析指标。比如 IP、PV、页面停留时间、跳出率、回访者、新访问者、回访次数、回访相隔天数、流失率、关键字搜索、转化率、登录率,等等。遇到这么多指标,所有的指标都要采用吗?什么指标该采用?什么指标又不该采用,各指标之间有何联系,哪个指标先分析?哪个指标后分析?
这么多指标,对于我们来说下手还是懵的,所以需要我们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,比如利用用户使用行为理论进行梳理。
用户使用行为是指用户为获取、使用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,用户对产品首先需要有一个认知、熟悉的过程,然后试用,再决定是否继续消费使用,最后成为忠诚用户。
现在我们可利用用户使用行为理论,梳理网站分析的各关键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,构建符合公司实际业务的网站分析指标体系:

# AARRR理论
增长黑客的海盗法则,一种**以用户为中心**的**着眼于转化率**的漏斗型的数据收集测量模型,从获取(Acquisition)、激活(Activition)、留存(Retention)、收益(Revenue)和推荐(Referral)5个环节增长。

AARRR在应用推广运营各个层次(各个阶段)需要关注的一些指标。在整个AARRR模型中,这些量化指标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,而且很多指标的影响力是跨多个层次的。及时准确地获取这些指标的具体数据,对于应用的成功运营是必不可少的。
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很多,这里不能一一列举;没有最好的方法论,只有最合适的。
从数据分析方法论也可得知,数据分析的意义在于将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为清晰可见的可视图,从而进行精准决策。“大数据时代,技术和分析哪个更重要”一文中也阐述了分析的重要性。

# 人货场
> **人货场其实也是一种逻辑树分析方法**
> 人货场的**应用场景很广泛**,包含了大部分需要分析的维度。所以假如做数据分析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切入角度,不妨从人货场的角度入手吧。
用通俗的话来说,人就是客户/用户(需要服务的对象),货就是需要为用户提供的价值(商品也好、软件服务也好,都是价值的一种体现),场就是指提供服务的渠道。使用人货场来进行分析,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,通过什么渠道为什么样的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。

# 内-外 分析法
> **使用场景**:排查原因
**内部事件因素**

**外部事件因素**
**考虑用户行为的变化**:用户需求发生变化?与他们进行定性的用户研究,观察用户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。他们现在有不同的需求吗?痛点或需求是否有所改变?
**考虑竞争分析**:如果用户的需求没有改变,那么该考虑你的竞争对手了。竞争对手刚加入吗?竞争对手刚离开吗?定价有变化吗
**考虑大环境问题**:采用++PEST分析++——政治(政策影响)、经济(短期内主要是竞争环境,如对竞争对手的活动)、社会(舆论压力、用户生活方式变化、消费心理变化、价值观变化等偏好变化)、技术(创新解决方案的出现、分销渠道变化等)。
# SWOT矩阵
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bai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·韦里克(Heinz Weihrich)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。
它也是用于帮助企业(或部门、个人)清晰把握与企业(或部门、个人)发展目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与资源的教练工具之一。
1. S代表Strength,意思是企业(或部门、个人)目前的优势;
2. W代表Weakness,意思是企业(或部门、个人)目前的劣势;
3. O代表Opportunities,意思是企业(或部门、个人)目前面临的机会;
4. T代表Threatens,意思是企业(或部门、个人)目前面临威胁。

详细使用见:[swot分析法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0904284)
# 波特五力模型
波特五力模型(Porter’s Five Forces Model)从五种竞争力量出发,**++帮助企业识别行业的吸引力++**。这五种力量分别是:进入者威胁、替代品威胁、买方议价能力、卖方议价能力,以及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。这五种竞争力量共同构成了某一行业的 “结构”(见下图),该结构通常相当稳定。波特认为,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好的盈利潜力,如果行业中这五种力量都很强,那么,该行业不会吸引企业参与竞争,因为此时竞争太激烈、压力太大,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合理的盈利。
五力模型虽然最初只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设想,但是,五力框架却和大多数组织相关。即使当利润标准不管用的时候,五力模型也能够为战略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在公共部门中,理解有议价能力的卖方如何抬高成本十分重要;对慈善机构而言,避免市场中过度竞争也很关键。一旦了解了行业吸引力的程度,五力模型就能够针对许多识别出来的关键问题,制定行动日程表。例如,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控制行业中的过度竞争?在本文余下的部分,我们将对每种竞争力量进行详细介绍。

---
转载:
[什么是数据分析方法论](https://blog.csdn.net/love284969214/article/details/82378011)
[【数据分析】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(干货)](https://blog.csdn.net/ChenVast/article/details/82837625?utm_medium=distribute.pc_relevant.none-task-blog-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-2.channel_param&depth_1-utm_source=distribute.pc_relevant.none-task-blog-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-2.channel_param#2%E3%80%81SWOT%E5%88%86%E6%9E%90%E6%B3%95)